光化性角化病

光化性角化病

概述:角层中角质蛋白形成的过程称之为角化。它是从细胞蛋白质转化为理化性质完全不同的角蛋白的过程。角化过程包括胞浆的原纤维性变及胞浆、胞核的分解与消失。光化性角化病(actinic keratosis)是因长期日光照射或电离辐射刺激引致的表皮角化过度为主的疾病,亦称日光性角化病或老年性角化病,是最常见的一种上皮性癌前皮肤病变。好发于中年以上的男性,暴露部位多见。临床以棕红或黄色扁平丘疹或斑块为主要表现。少数可转变为鳞状细胞癌,但转移极为罕见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病因

病因:日光、紫外线、放射性热能以及沥青或煤及其提炼物均可诱发本病,患者的易感性起决定作用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组织病理可分为3型:肥厚型、萎缩型、原位癌样型。
    肥厚型:中表皮角化过度明显,可见角化不全,棘层肥厚与萎缩相间存在,棘层细胞排列紊乱出现空泡变性。核分裂象较多见,但不典型,有异形细胞。
    表皮萎缩型:基底层可见不典型细胞及棘突松懈的角化不良细胞。
    原位癌样型:中表皮增厚,表皮细胞排列紊乱并有不典型细胞,表皮和真皮界限清楚。
    三型真皮浅层均有明显的弹力变性,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中等密度浸润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皮损为红到淡褐色或灰白色圆形、不规则形角化性丘疹,境界清楚,表面附着厚度和范围不等的干燥粘连性鳞屑,不易剥离,周围有红晕,偶尔皮损明显角化过度形成皮角。皮损大小不等,直径自1mm到1cm或更大。皮损发生部位,通常先有明显的日光损伤,表现为干燥、皱缩、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,也常伴发老年性雀斑样痣。好发于暴露部位,以面部、下唇、手背、前臂、颈部、头部秃发处多见。皮损呈多发性,亦有为单发者。无自觉症状或轻痒,不经治疗约20%患者的一个或多个皮损可发展为鳞状细胞癌,但通常不易发生转移,转移率仅0.5%~3%不等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有20%可继发鳞癌。病损合并炎症、糜烂及溃疡时,为继发鳞癌的征兆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诊断

诊断:根据临床表现,一般不难诊断。确诊须病理检查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
    1.脂溢性角化病  表面有油脂性鳞屑,质软,表面光滑无质硬的角质层,病理组织学可见表皮内有表皮囊肿形成。
    2.盘状红斑狼疮  有扩张的毛囊孔及毛囊角栓形成,并且有萎缩,皮损好发颜面部,尤其是两颊及鼻部,呈蝶状分布。
    3.恶性雀斑样痣  发生于暴露部位,为色素斑点,不高出皮面。可逐渐扩大,直径可达数厘米,为褐色或黑色。病期长者约有1/3的损害可发展为恶性黑色素瘤。
    4.还应注意与线状表皮痣、鳞状细胞癌等鉴别。

治疗

治疗:孤立性损害可应用液氮或CO2雪冷冻或局麻下进行刮除和电干燥法。多发性大面积损害,可局部应用1%~5%的5-氟尿嘧啶软膏或溶液。

预后

预后:有20%可继发鳞癌。普遍认为发生光化性角化病的鳞癌非侵蚀性,极少转移,预后良好。

预防

预防:本病的发生与日光照射密切相关,尤其是中波紫外线(光谱为280~320nm)。故在户外工作或经常外出者,最好在日光暴露部皮肤上擦防晒剂,如5%二氧化钛软膏、5%对氨基苯甲酸膏和防晒霜等。也可在外出时打伞或戴遮阳帽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